報告預測,全球原油日均需求2013年將達9090萬桶,比去年增加1%;2014年將達9200萬桶,比今年增加1.2%。這一預測比國際能源署今年8月發布的預期略高一些。
國際能源署認為,多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下降,在國際石油交易以美元結算的情況下,這些國家石油消費的本幣支出將大幅增加。如果這些國家貨幣繼續貶值,從長期來看,將抑制他們的石油需求。此外,一些國家(如印度)實施的石油消費補貼政策很可能因本國貨幣對美元匯率下跌而難以為繼。
國際能源署還指出,中東地區安全局勢緊張將引發投資者和消費者的擔憂,從而推升國際油價。俄羅斯提出的消除敘利亞化學武器威脅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東局勢,促使國際油價近期下跌,但目前難以判斷這一方案是否能夠幫助解決敘利亞化武危機,或者延緩這一危機。在此情況下,國際油價仍將保持高位。
報告顯示,今年8月,全球原油日均供應量為9159萬桶,環比減少77萬桶。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日均供應量為3051萬桶,環比下降26萬桶。沙特阿拉伯的增產沒能完全彌補利比亞下降的產量。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13年年底,隨著多個地區煉油廠季節性檢修結束、沙特阿拉伯和北美地區增產,全球原油供應量將上升,供需關系將有所緩解。(記者李明)
信息來源:新華網